<tbody id="n1t4y"></tbody>
  • <button id="n1t4y"><acronym id="n1t4y"><u id="n1t4y"></u></acronym></button>
      <s id="n1t4y"><acronym id="n1t4y"><u id="n1t4y"></u></acronym></s>

        <span id="n1t4y"></span>

        1. <rp id="n1t4y"><object id="n1t4y"></object></rp>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獻

              重慶市以“四個突出”積極推進“大思政課”建設

              2022-12-19 來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簡報〔2022〕第63期

                重慶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思政課關鍵課程作用,加強組織領導,建設“大課堂”、搭好“大平臺”、打造“大師資”,不斷提升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培育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突出關鍵地位,加強組織領導。一是強化統籌協調。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作為全市各級黨委重要政治任務,擺上重要議程,始終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市委主要領導帶頭深入高校調研、與師生座談并作形勢政策報告。市委每年專題研究思政課建設,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思政課建設重大問題,組織開展督查指導,統籌推進思政課改革發展。二是健全制度機制。堅持市委、市政府領導定點聯系高校制度,定期深入高校調查研究,協調解決高校辦學治校、改革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印發《重慶市領導干部上講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案》,常態化制度化推動各級領導干部上講臺講思政課。三是壓實工作責任。把思政課建設情況納入高校黨委領導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視,市委組織部、宣傳部、教育工委等加強聯動,壓緊壓實高校黨委主體責任,合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院系層層落實的“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格局。

                突出支撐引領,建好學科平臺。一是支持建設優勢學科。修訂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健全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學位授權點建設,建成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引領帶動學科整體發展。二是支持建設重點平臺。市委宣傳部、教育工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通知》,強化政策指導、組織保障和經費支持,著力加強全國及市級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推動全市70所高校全覆蓋設立獨立的思政課教學科研機構,50所高校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市級重點思政課教學科研機構5個、示范團隊10個,為思政課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三是支持建設研究高地。設立專項課題200余項,投入經費1200余萬元,發揮高校平臺、學科、人才優勢,遴選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闡釋協同創新團隊17個,建設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協同創新團隊39個,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化、學理化、學科化研究,講清講好黨的創新理論所蘊含的道理、學理、情理、哲理,在《求是》《紅旗文摘》等發表高質量研究成果100余篇。

                突出一體推進,完善課程體系。一是選評示范精課。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在高校全覆蓋開課,深入開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創優行動,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示范課堂308個、思政課名師課堂247個,推動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全面貫穿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知識體系。二是合建共享優課。開展公辦民辦學?!笆掷帧?、本科??茖W?!敖Y對行”思政課共建行動,加強12個區域集體備課中心建設,抓實高校、區縣教育部門、中小學間的聯系互動。建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展聯盟,協同開展教學研討活動,推動兩地優質思政課資源共建共享。三是制作紅色金課。發揮區域紅色資源優勢,打造黨史教育、黨性錘煉、思政實踐、紅色視聽、云端網絡等5個課堂,深入紅巖村、白公館等紀念場館實地研學,開展“講紅色故事、講革命精神”等系列活動,以紅色文化涵養精神、鑄魂培根,在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中獲特等獎3個。四是開發實踐新課。緊扣思政課實踐教學目標和要求,以尋訪革命足跡、抗疫精神、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為主題,精心設計推出“行走的思政課”實踐研修線路13條;聯合中國三峽博物館等共建市級“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指導全市高校建設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343個,支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深化理論認知、陶冶情懷情操、堅定理想信念。

                突出專兼結合,打造過硬師資。一是注重師德為先。突出政治引領,全面加強思政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在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和在職教師全員培訓中,切實加強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學習教育。出版《渝教先鋒榜樣力量—重慶教育100個榜樣訪談錄》,舉辦王紅旭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23場,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二是注重配優建強。實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職隊伍配備兩年攻堅計劃”,“一校一策”抓好思政課教師配備,近兩年新引進專職思政課教師600余人,年均增幅20%。健全思政課兼職教師選聘機制,積極選聘學校黨政領導干部、思政工作骨干、相關學科專業教師等擔任兼職思政課教師,聘請革命博物館、烈士陵園等紅色基地講解員參與思政課實踐教學,邀請時代楷模等先進典型到校授課交流,進一步增強思政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三是注重研修培訓。建設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創新中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創新發展中心等6個研修中心,實施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能力提升攻堅行動,深入開展思政課教師上崗培訓、骨干研修和全員輪訓,切實提升廣大思政課教師理論素養、教學能力和育人水平。近年來,建成全國思政課名師工作室3個、市級名師工作室10個,擇優資助優秀中青年思政課教師100名。四是注重關心厚愛。全面推進公辦高校專職思政課教師職稱標準單設、指標單列、評審單獨等政策實施,全面落實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績效并發放到位,努力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形成爭做“大先生”、教“大學問”、育“大英才”的生動局面。

              (責任編輯:曹建)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tbody id="n1t4y"></tbody>
            1. <button id="n1t4y"><acronym id="n1t4y"><u id="n1t4y"></u></acronym></button>
                <s id="n1t4y"><acronym id="n1t4y"><u id="n1t4y"></u></acronym></s>

                  <span id="n1t4y"></span>

                  1. <rp id="n1t4y"><object id="n1t4y"></object></rp>